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从扶贫到防贫的 “一个都不能少”

    信息发布者:欣悦灵溪
    2019-11-22 22:08:11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转载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将迎来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历史性目标将迎来大考。

      过去几年里,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这一成绩鼓舞着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人们,而过程中涌现的问题也考验着人们。

      然而,大考不是终点。早已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战场——防贫和防返贫。

      边缘户的权利:同样也亟待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一行进入到甘肃省和政县买家集镇两关集村时,村民罗福祥家屋内的天花板还在修葺中,除了热炕和桌椅等简单家具,家电还等着外出务工的儿子过年回来置办。但老人脸上掩不住的喜色已经顺着皱纹溢了出来。

      “能搬进这么大、这么好的房子,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短短一年时间里,57岁的罗福祥一家已从原先破旧、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敞亮、干净的大房子(八间120平方米左右),他还养了5头牛(一头已卖出),15只羊。

      “我早就想搬出来了。以前我们家8口人,挤在40平方米的小破土屋里,实在是挪不开腿。”老人说,“但是我们没钱,也就只能想想。”

      然而,这个挂在口头上多年的想法终于落地了。2018年,银保监会出资295万元,联合当地政府推动了危旧房改造工程,罗福祥就是受益者之一。“政府补贴了3万元(农村危房补助),我自己借了2万元多点,趁着夏天,不出个把月,新房就盖起来了。”

      搬入新家、扩大养殖,罗福祥都享受到了政府补贴。“罗福祥是四类低保户,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也享受了支持政策。”银保监会派驻甘肃和政县的挂职副县长王守君介绍,“其实几年扶贫下来,不少贫困户得到了各种政策支持,反倒是一些边缘户(刚刚超过贫困线标准)家庭比较困难。因此,我们推出的很多政策,不仅针对贫困户,也针对边缘户。只不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支持力度稍微大一些。”

      贫困户要住房,非贫困户也有同样的诉求;贫困户要发展,贫困线边缘的村民同样也亟待支持。除了旧危房改造,罗福祥家还享受了当地“1+3+5”的产业奖励政策。所谓“1+3+5”,是指农户中至少有1名固定务工人员、年存栏牛3头(或猪、羊30只,鸡300只)以上、种植中药材(或啤特果、油菜、玉米等)5亩以上的产业扶持工程,对建档立卡户完成“1+3+5”两项指标以上的给予3000元至5000元的奖补。

      “为了鼓励大家外出务工、扩大养殖、种植优势作物,‘1+3+5’也面向广大群众。一些边缘户虽然收入在贫困线上,但也缺乏发展资金。我们会给符合条件(家养3头牛及以上)农户产业奖励资金3000元。建档立卡户每户还能额外享受1万元的贴息贷款,作为入股资金享受每年不低于800元的分红。” 王守君解释。

      罗福祥原本只养了两头牛。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他靠着产业奖补作为启动资金,自己又凑了点钱,扩大了养殖。“我前段时间刚卖了一头牛,准备第一次还款了。”老人说,“这段时间牛的价格更好了,我卖了牛后还要继续扩大养殖。”

      “两非户”的强保障:未贫先防

      “与其等问题发生了,村民跌入贫困陷阱,不如早点提供支持。”民和县扶贫局副局长、防贫办主任李积强解释了为何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正致力于推动一场“防贫战”。

      民和县为当地的“两非户”提供了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的“防贫保”产品。所谓“两非户”是指,非高标准脱贫户及非贫低收入户,这部分群体不是建档立卡户,但属于临贫、易贫人群。

      “对于刚刚脱贫的群众,或者是人均收入原本就不高的家庭来说,往往病倒一个,就拖累下一家。一场大病或一个意外,都可能会让一个家庭陷入贫困,也可能让一个脱贫户重返贫困,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李积强说,“如何有效地消除返贫隐患,保障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处于贫困边缘的居民,是我们推进‘防贫保’的努力方向。”

      这项产品最早于2017年10月在河北邯郸魏县推出,聚焦“因病、因灾、因学”三大致贫、返贫成因。2019年初,太保产险青海分公司引进“防贫保”产品模式,并于5月份在民和县正式实施。

      民和县县政府拿出1000万元防贫资金,按全县农村人口的33%即12.5万人购买 “防贫保”,实行群体共享机制;保险公司负责筛选、审核符合条件的“两非户”,完成理赔流程,并收取理赔额的15%作为服务费。根据李积强介绍,“因病、因灾、因学”是当地最主要的三大致贫、返贫成因,其中“因病致贫”比例就高达90%。在基本医疗保险、民政救助、健康保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四道防线”外,自付医疗费用超出免赔额(一般是5000元)且符合各类赔付条件的,“防贫保”就会按照阶梯比例的方式予以赔付。这一模式打破了脱贫基础不稳固、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沙漏式”扶贫困局。

      筛选符合条件的“两非户”靠的是大数据和自主申报。太平洋产险民和支公司总经理张城介绍,无论是通过系统大数据监测到的,还是群众主动申报的,都会严格遵循“四看一算一评议”(四看:看住房、看家用、看大件、看儿女;一算:算收入;一评议:评家庭整体情况)流程去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家庭,然后上报给县扶贫办,他们再筛选、上报,经过公示后按照最终名单发放扶贫保险金。

      截至2019年10月30日,该公司在当地完成入户核查1177户,其中,对“因病致贫”户入户核查1076户,已赔付因病保险金55万元;对“因学致贫”户入户核查96户,已赔付因学保险金4.6万元;对“因灾致贫”户入户核查5户,待赔付因灾保险金约1.2万元。其他已通过审核待赔付金额45.6万元。

      基层之声:“一个都不能少”还得靠产业

      全面脱贫,这一目标当然有着人类崇高的理想境界。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 · 迪弗洛、迈克尔·克雷默,以表彰他们“用实验方法减轻全球贫困”,全球再度聚焦脱贫命题,这也说明脱贫攻坚是个世界难题。

      距离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的扶贫攻坚号角已经过去4年。每年10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数百个贫困县摘帽的成绩令人欣喜,而深水区下的难题也随之浮现出来。帮一把、扶上马就能解决的问题大多已经得到处理,而剩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青海民和县的“扶贫保”、甘肃的“1+3+5”产业奖补把范围扩大到建档立卡户之外,是希望不要产生新的贫困户,是在完成“指标考核”基础上的未雨绸缪。从最初拈轻怕重,先找“易脱贫、易摘帽”农户来完成指标考核,到真真切切寻求解决方案,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终于到了阶段性的“收官”阶段。

      但是,救助之外,最终确保稳定脱贫还是要靠有效发展。

      当前最难的还是产业。“当前农村扶贫防贫工作巩固提升的难度较大。甘肃不少村子地处高寒阴湿区域,所处自然条件差,增收渠道单一,农业发展基础薄弱,除自给自足的种养殖外,特色优势产业尤其空白。若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或因病、因学等因素,农户返贫的几率大大增加。”一位基层驻村干部表示。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也提醒《金融时报》记者,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有的产业扶贫盲目跟风,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造盆景”“垒大户”,或“巧算账”搞“数字脱贫”。这些现象都值得警惕。

      某个期限内、某个指标上“一个都不能少”容易,但漫长发展道路上,防贫、防返贫是一场注定更久的战役,也将是一场为百姓谋取更大、更久福祉的战役。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